湘潭县:“五化”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
信息来源: 作者: 刘美英 时间: 2025-03-12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,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把小农户服务好、带动好。而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,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刻不容缓。近几来,湘潭县通过“政策带动、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主体农户参与”的方式,围绕粮食耕、种、管、收、销等环节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,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,破解了“谁来种地?如何种地?”难题。2024年,湘潭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.48万亩,产量59.84万吨,做到了“应种尽种、能双不单、坚决不抛荒”,曾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。

1.服务设备机械化。湘潭县有耕地面积93.31万亩,其中水田面积88.94万亩,是全省的农业大县、农机大县;县内农机拥有量和总动力达到31万台、129.626万千瓦,农机生产总值10亿多元以上;共有农机合作社98家,农机生产企业8家,报废企业3家,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3家、市级1家,省级区域农机维修中心1家;有大中型拖拉机699台、旋耕机1556台、收割机1986台、插(抛)秧机498台、植保无人机560台、烘干机340组、秸杆打捆机216台等各类农机具,每年完成水稻播种面积125万亩以上,油菜播种面积26万亩以上,水稻和油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7.04%和86.29%。

2.服务主体多元化。当前,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涵盖了农民合作社、农业服务专业户、农业服务公司、供销合作社服务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。如2024年湘潭县承担水稻育插(抛)秧社会化服务主体142家,其中农民合作社(含家庭农场)115家,农业服务专业户18户,农业服务企业5家,供销合作社服务组织1家,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家,经统计,2025年承担水稻育插(抛)秧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了240家。这些主体在提供专业化服务、帮助小农户解决生产困难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3.服务内容全面化。服务内容贯穿农业生产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过程。产前包括种子、化肥、农药、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;产中涵盖耕地、播种、灌溉、植保、收获、烘干等环节;产后涉及秸杆综合利用、农产品的加工、储存、销售等。部分服务组织还提供技术指导、病虫害防治、市场信息提供等服务,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。如2024年湘潭县耕种收和植保等作业服务总面积41.6万亩,服务总收入1.32亿元,服务农户数量21.49万户,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达80%以上,其中机插机抛服务面积将达20.5万亩以上。

4.服务模式创新化。通过近几年的推广服务,由最初的单一环节向全程服务转变,涌现了 “春静、狮山、昭金、湘帮、腾辉”等一批适度规模经营户及“分水、谷洪、湖田”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的社会化典型服务模式,如春静在水稻耕、种、收、防、烘、储、销等环节提供“全程托管、统分结合、保姆式订单”三种服务模式为农户自主选择,平亩节约生产成本220元以上,单产亩平增加42.5公斤;如易俗河镇谷洪村2024年购置旋耕机等全套农机具租给湖南四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该公司凭借自身专业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。通过统一采购农资、调配农机,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解决了小农户种田成本高、收益低的难题,让小农户也享受了规模生产的红利,现在“谷洪模式”在全县不断复制和推广。

 5.政策引导精准化。从近几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支持重点可以看出,主要为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粮食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,着重聚焦集中育秧、机插机抛、秸杆粉碎还田或秸杆离田、烘干仓储等短板弱项,而对发育基本成熟、普及程度较高的机耕机收等环节,以市场运作为主。2023年,湘潭县扶持48家农机服务组织,扶持资金570.25万元;2024年扶持142家,扶持资金782.07万元,并且对2024年新购置的秸杆打捆机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行县级累加补贴,补贴资金500多万元,补贴机具206台,湘潭县的秸杆综合利用率近90%。同时,还制定了金融支持、贴息贷款等政策,这些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积极性,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。

 

湘潭县:“五化”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
信息来源: 时间: 2025-03-12 03:03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方向,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,把小农户服务好、带动好。而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,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刻不容缓。近几来,湘潭县通过“政策带动、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主体农户参与”的方式,围绕粮食耕、种、管、收、销等环节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,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,破解了“谁来种地?如何种地?”难题。2024年,湘潭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5.48万亩,产量59.84万吨,做到了“应种尽种、能双不单、坚决不抛荒”,曾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。

1.服务设备机械化。湘潭县有耕地面积93.31万亩,其中水田面积88.94万亩,是全省的农业大县、农机大县;县内农机拥有量和总动力达到31万台、129.626万千瓦,农机生产总值10亿多元以上;共有农机合作社98家,农机生产企业8家,报废企业3家,省级示范区域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3家、市级1家,省级区域农机维修中心1家;有大中型拖拉机699台、旋耕机1556台、收割机1986台、插(抛)秧机498台、植保无人机560台、烘干机340组、秸杆打捆机216台等各类农机具,每年完成水稻播种面积125万亩以上,油菜播种面积26万亩以上,水稻和油菜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87.04%和86.29%。

2.服务主体多元化。当前,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涵盖了农民合作社、农业服务专业户、农业服务公司、供销合作社服务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。如2024年湘潭县承担水稻育插(抛)秧社会化服务主体142家,其中农民合作社(含家庭农场)115家,农业服务专业户18户,农业服务企业5家,供销合作社服务组织1家,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家,经统计,2025年承担水稻育插(抛)秧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了240家。这些主体在提供专业化服务、帮助小农户解决生产困难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3.服务内容全面化。服务内容贯穿农业生产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过程。产前包括种子、化肥、农药、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供应;产中涵盖耕地、播种、灌溉、植保、收获、烘干等环节;产后涉及秸杆综合利用、农产品的加工、储存、销售等。部分服务组织还提供技术指导、病虫害防治、市场信息提供等服务,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。如2024年湘潭县耕种收和植保等作业服务总面积41.6万亩,服务总收入1.32亿元,服务农户数量21.49万户,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达80%以上,其中机插机抛服务面积将达20.5万亩以上。

4.服务模式创新化。通过近几年的推广服务,由最初的单一环节向全程服务转变,涌现了 “春静、狮山、昭金、湘帮、腾辉”等一批适度规模经营户及“分水、谷洪、湖田”等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的社会化典型服务模式,如春静在水稻耕、种、收、防、烘、储、销等环节提供“全程托管、统分结合、保姆式订单”三种服务模式为农户自主选择,平亩节约生产成本220元以上,单产亩平增加42.5公斤;如易俗河镇谷洪村2024年购置旋耕机等全套农机具租给湖南四合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该公司凭借自身专业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,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。通过统一采购农资、调配农机,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解决了小农户种田成本高、收益低的难题,让小农户也享受了规模生产的红利,现在“谷洪模式”在全县不断复制和推广。

 5.政策引导精准化。从近几年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支持重点可以看出,主要为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粮食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的突出短板,着重聚焦集中育秧、机插机抛、秸杆粉碎还田或秸杆离田、烘干仓储等短板弱项,而对发育基本成熟、普及程度较高的机耕机收等环节,以市场运作为主。2023年,湘潭县扶持48家农机服务组织,扶持资金570.25万元;2024年扶持142家,扶持资金782.07万元,并且对2024年新购置的秸杆打捆机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行县级累加补贴,补贴资金500多万元,补贴机具206台,湘潭县的秸杆综合利用率近90%。同时,还制定了金融支持、贴息贷款等政策,这些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业积极性,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。